山東省實施“強科培優”行動 推進普通高中教育高質量發展
山東省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,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,以實施“強科培優”行動為抓手,深化普通高中育人關鍵環節和重點領域改革,推動普通高中教育特色發展、多樣發展,促進學生全面成長,努力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。
系統設計,健全政策體系。印發《關于實施強科培優行動推進普通高中特色多樣發展的實施意見》,聚焦人才培養目標和辦學實際,引導普通高中由分層辦學向分類辦學轉變,進一步改革育人方式、提高育人質量。大力改善校園辦學條件,修訂《普通中小學辦學條件標準》,細化學校建設標準,為學校建設學科教室、開展特色教學留出充足空間。建立健全考核機制,將推進特色高中和學科基地建設納入政府履行教育職責評價,壓實壓緊各級工作責任。將支持特色高中建設作為高校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重要內容,納入本科高等學校分類考核,推動全省高中由標準化、規范化向高質量、有特色發展。
立足學科,強化育人實效。以特色學科培育為支撐,遴選認定學科基地371個,建設人文、科技、藝體、技術、實踐等領域特色高中127所,注重學生道德品格和關鍵能力培養,系統構建課程、教學、評價、管理體系,輻射帶動普通高中育人模式改革,努力推動形成全省高中優質特色多樣化發展的良好局面。建立高等學校與普通高中聯合育人機制,推動學科基地建設與高?;A學科建設相銜接,遴選61所試點學校,積極探索“高中+本科院?!薄案咧?高職高專院校+企業”的合作共建模式,引導高校發揮專業教學優勢,指導普通高中開發特色課程,開展學科特色實踐活動,實現教學資源共建共享。推動各學科基地學校圍繞培育和發展特色學科,加強成果交流,選樹一批在實施特色課程開發、教學模式實施、學科教師團隊構建等方面的優秀典型案例,大力營造互學互鑒、爭先創優的良好氛圍。
強化保障,夯實辦學基礎。持續加大財政支持力度,構建以政府投入為主、多種渠道籌措經費的普通高中投入機制,完善政府、行業、企業及其他社會力量依法籌集經費的中等職業教育投入機制,建立學科基地發展經費保障機制,安排專項經費予以保障。每年安排財政資金2000萬元,為省級特色學科基地建設提供有力支持。完善高中學費收費政策。建立普通高中學費動態調整機制,明確學費標準原則上3年調整一次,省市認定的公辦特色高中,學費標準按照不超過現行基礎30%的比例適當上浮。強化科研引領,積極組織實施基礎教育教學改革項目,圍繞高中改革發展,立項高中生物學學科核心素養的教學實施與測評研究等37項課題進行研究發展,19項普通高中教學成果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。
統籌推進,提升教育質量。實施“強校擴優”行動,推進特色辦學與縣中發展振興行動緊密銜接,構建特色高中與薄弱縣中協同發展機制,在縣中設立70個省市學科基地,輻射帶動縣中學校114所,基本實現縣級學科基地全覆蓋。創新人才培養機制,完善中考招生和選課走班政策,指導各地優化特色學校布局,擴大學校辦學自主權,支持高中學校自主設定招生標準,著力構建貫通招生、培養、評價等多維一體的人才培養體系。改革辦學質量評價,遵循教育規律和人才成長規律,構建以辦學方向、課程教學、教師發展、學校管理、學生發展等素質教育為導向的辦學評價體系,制定普通高中辦學質量評價標準,努力推動普通高中教育高質量發展。開展多樣辦學試點,建設新型數字化學校48所,開設辦學自主權改革試點學校36所、綜合高中試點學校10所。以實際應用為導向,推動市、縣(市、區)集約建設數字校園平臺,深化云計算、大數據、物聯網等信息技術在學校管理、資源建設、教學管理、學生評價、家校合作中的融合應用,為持續提升普通高中教育質量提供有力支持。